第一,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大家肯定已經形成了共識,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過程中,特別是智能化的浪潮正在改變人類社會的生產狀態和經濟格局,催生了新型物流業態和物流模式,驅動物流組織方式、運營模式持續創新。
第二,新基建加速現代科技和傳統產業的融合。物流界要高度關注新基建,新基建與物流關系密切,尤其在5G網絡、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應用領域。推動了物流業與制造業等其他產業的聯動發展,實現降本增效和高質量發展。
第三,現代科技賦予中國物流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國物流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做強?肯定要依賴于科技的賦能,由互聯進入到智聯,跨領域技術加速融合,智能科技推動我國物流快速前進。未來智能科技將會重塑現在的人際、思維、物聯、數據等4大網絡,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
所以,物流運營平臺化、物流發展生態化等都離不開高科技的發展。經濟的融合發展、社會的治理創新、政府的管理與決策、產業的轉型升級、數據的實時獲取、風險的精準管控、教育理念的轉變、培養模式的改變、科技的更新迭代、硬件的推陳出新等等都離不開高科技。
一、我國物流科技研究動態
1.現代物流的核心科技
物聯網、大數據、5G網絡、云計算、人工智能、智能裝備等技術成為了現代物流的核心科技,也將引起運營管理方面的模式創新。物聯網是感知系統,是互聯網的應用拓展,是智能體系的基礎;大數據是存儲的記憶和海量知識,通過消化吸收、再造才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5G網絡是神經系統,信息傳遞的速度要求將會不斷提高;云計算是神經中樞,接收各處傳入的信息,整合加工運算后輸出;人工智能通過深度學習,成為能以類似人類智能的方式作出決策和動作;智能裝備是運動系統,接收系統指令,自動化完成各項作業。
2.我國物流的現代技術特征
一是全面感知,二是智能決策,三是自主作業,四是多方參與,五是自主完善。
全面感知——冷藏集裝箱全球物聯網平臺
最近大家對冷鏈高度關注,因為冷鏈和疫情掛鉤了。我國現在大約有12-13萬個冷藏集裝箱,每個冷藏集裝箱在運輸過程中的狀態是怎么樣呢?我們對冷藏集裝箱的全球物聯網平臺進行了監控,對冷藏集裝箱數據進行實時監測,包括要監測它的濕度、溫度、運行軌跡等?,F在已經有3萬多個冷藏集裝箱安裝了這套系統,未來我們希望所有冷藏集裝箱都能安裝這套系統,形成中國對冷藏集裝箱監控的最大數據庫。未來不僅要做冷藏集裝箱進行監控,還要對通用集裝箱進行監控。
智能決策——戰略決策智能化
智能決策在各個領域將會被廣泛地應用,在物流系統中應予以高度關注,包括改造業務流程和工藝,整合業務資源,實行專業標準化生產服務,不斷提高物流生產效率和運營管理水平,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和高附加值的服務等。
智能決策——智慧物流數字孿生
包括全程監控、實時報警、場景警告、數據對比、預測與優化,應該引起物流界的高度關注。
自主作業——無人化物流系統
人口紅利消失、人工成本不斷攀升、機器人技術不斷完善、投資回收周期持續下降,推動無人化物流系統應用推廣。倉儲機器人已率先大規模應用于物流的倉儲環節中,無人機、無人車配送也在特定場景開始應用。
自主作業——地下物流
地下物流系統是一種具有革新意義的物流模式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應用前景相當廣泛。
多方參與——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并不是為了企業的經濟效益,主要是解決誠信的問題。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大規模的協作工具,天然地適合運用于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我們物流行業有一些痛點,比如舉證和追責耗時費力,信用等級普遍較低導致融資困難,物流信息不對稱影響整體物流效率等等。我們希望通過區塊鏈技術能夠解決,但是也不要在近期對區塊鏈的應用給予過高的期望,任何技術都需要一個發展的過程。
自主完善——跨境物流風險監管
跨境物流的運輸量越來越大,怎么樣把控跨境物流的風險監管呢?國外生產的產品可能符合產地國的標準,但是不一定符合目的國家的標準,對于這類產品,應該怎么樣進行風險監管?我相信這將是物流界今后碰到的大問題,因為物流不是完成運輸就可以了,必須要對運輸的所有過程承擔責任,所以跨境物流風險監管應該給予高度關注。
3.發展趨勢
(1)高度重視數據資產的運營
將供應鏈物流企業生產、調度、管理、服務等各類數據匯聚成數據湖,實現各種業務數據間的交換、共享、集成,形成統一、完整、智能、安全、可靠、多層次的大數據平臺,構筑智慧大腦。通過大數據技術對海量歷史數據資源進行分析,為各層面經營管理提供統計分析與決策支持,并以此為基礎拓展增值業務,提供基于供應鏈的方案咨詢、方案推介、數據共享等服務,提升物流資源整合、資源調配、規則制訂、商務議價等能力。
(2)打造供應鏈物流服務平臺
構建開放協作、高度互聯、數據化和智能化的供應鏈物流生態圈體系,通過信息化和業務融合,實現物流與供應鏈相關方的信息互聯互通和業務線上辦理。構筑“互聯網+供應鏈物流”平臺,提供基于平臺運作的供應鏈物流服務、金融服務和大數據信息增值服務等。
(3)客戶體驗優越化
基于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客戶成為物流服務鏈上的核心。智慧物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以自動化、數據化、智能化進行物流供應鏈管理和經營,為客戶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
二、我國物流學科研究動態
我們關注了我國研究領域做得比較好的,20多位40歲以下青年學者最近的研究動態,通過分析發現,年輕人的很多研究都值得我們關注,我簡單介紹一下他們研究的這些領域。一是物流復雜網絡研究,包括物流配送網絡優化、區域物流一體化評價、多式聯運網絡機理與網絡特性研究等;二是城市物流研究,包括城市物流政策、創新解決方案、可持續發展、利益相關者關系等;三是物流空間系統研究,包括物流集群和蔓延、物流空間演變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理等;四是第三方物流服務研究,包括影響因子、多元主體的復雜關系等;五是智慧物流系統研究,包括物聯網系統、物理-信息復雜系統、基于大數據的系統、基于云計算的系統、基于移動互聯網的系統、基于社交媒體的系統等;六是逆向物流研究,包括信息管理、績效衡量、碳足跡、政策分析等;七是應急物流研究,包括非常規突發事件下應急物流網絡優化、人為因素對物流網絡的影響及其解決方案等。
高科技引領物流的未來,物流應該使我們的城市更美好,應該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應該使我們的國家更強大。接下來我想講一下關于中國物流研究的幾個問題。
第一,關于物流標準的問題。我現在越來越感覺到標準問題不是一個新問題,以前是解決了有標準和沒標準的問題,今后我國的物流標準體系建設要解決的是中國物流對國際貢獻的問題,應該體現中國物流國際認同度和在世界上水平的標志度問題,怎么樣輸出中國的規則、中國的方案?我們要高度關注中國物流標準國際化問題。
第二,關于冷鏈的問題。我覺得冷鏈將是物流行業今后面臨的一個重要領域,下一步需要考慮冷鏈的生物監管問題,這里涉及到流程的管理,涉及到采樣的技術,包括采樣的密度、動態的采樣和隨機進行的采樣等。隨著疫情的發生,對冷鏈系統的生物監管將會引起高度關注。
第三,關于物流文化生態的問題。任何一個國家的制造業、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肯定要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所以物流的文化生態是中國今后要考慮的,怎么樣形成中國特色物流文化生態呢?剛才主持人介紹我是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組副組長,管理、經濟、法律、宗教、藝術這些都屬于新文科,所有大學里50%的專業都是屬于新文科。中國的物流文化是時候給予,我希望中國的物流文化和新文科建設能夠結合在一起。
第四,關于能源的問題?,F在能源技術,特別是動力電池的問題將會引起我們高度關注,我最近和一些企業溝通接觸,發現動力電池問題的解決將會引起動力系統產業的很多變化,比如汽車沒有發動機了,用電動機替代發動機,汽車物流、汽車零部件物流都會發生很大變化。能源技術將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的世界。根據最新的美國報告,未來十年,我們的能源技術將會有很大突破,其中包括航空動力電池。我希望這些能夠引起我們物流學術界、產業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視。
謝謝大家!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作者:中國物流學會